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1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13节

    目前来看,在这方面大明的科研体系还是很健康的。
    随着大批优秀学生学有所成,在新发现方面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比如他们对空气的组成进行研究,成功分离出了氮、氧、二氧化碳,还有部分稀有气体。
    阿合马就参与了空气研究实验室,并和队友一起分离出了氢气。
    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着重大进步。
    比如在陈景恪的提示下,他们已经成功弄出了青霉素和链霉素。
    这两种药物的问世,意义有多大稍微了解过的都知道。
    除了这些,机械领域他们也同样有研究。
    毕竟这个世界第一台正式蒸汽机,就是他们手搓出来的。
    之后又手搓出了第一台机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还弄出了抽水机。
    后来这方面逐渐被剥离,弄了个蒸汽机研究院。
    蒸汽机研究院可不只是研究蒸汽机,同时还研究蒸汽机的应用。
    他们就搞出了蒸汽机带动的锯子、冲压机等等。
    不过,虽然被剥离出去了一部分,并不代表就放弃这一块了。
    恰恰相反,他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制造机器的机器上面,也就是机床。
    每隔一两年,都会有新一代机床出现。
    就在半年前,他们研究出了丝杠传动机床。
    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大螺丝杆,来回转动调整刀架的机床。
    这个发明对机床领域来说,是划时代的。
    将来撰写工业发展史书的时候,必然会大书特书。
    只不过眼下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就连陈景恪都不知道这一点,毕竟他不是搞机械的,对这方面了解有限。
    今天他来研究中心,属于是被邀请过来的。
    陈修远兴奋的道:“院长您看,这就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小型蒸汽机。”
    陈景恪看着眼前这一台六尺长,五尺高,四尺宽的长方体机械,也不禁露出兴奋的表情。
    虽然他对机械方面了解不多,可也知道发动机小型化的意义。
    可以说,这是蒸汽机从国家走向民间的基础。
    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以蒸汽为动力的作坊出现,甚至蒸汽抽水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普及。
    从蒸汽机发明那天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小型化。
    只是受限于材料和加工精度等方面的问题,始终无法弄出实用性小型蒸汽机。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给研究出来了。
    这让他也不禁很是激动,问道:“怎么样,动力如何?”
    陈修远说道:“动力方面没有问题,能轻松带动大部分小型设备。”
    陈景恪又问道:“成本呢……算了,成本不是问题。”
    “只要能解决批量生产问题,成本就能压下来。”
    陈修远笑道:“批量生产也没问题,关键的气缸等部件,全都是用丝杠机床加工出来的。”
    “其实我们能解决小型化遇到的问题,多亏了材料和机床方面的突破。”
    陈景恪点点头,这点他还是了解的,材料是机械研究的基础。
    没有材料,也就无所谓机械研究。
    只能说,材料的突破,解决了小型化最根本的问题。
    丝杠车床解决了批量生产的精度问题。
    果然,世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点的突破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不过……
    陈景恪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道:
    “即便如此,若没有你们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也不会这么快就解决蒸汽机小型化的问题。”
    陈修远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道:“都是大家的功劳。”
    看着这名弟子,陈景恪欣慰不已。
    陈修远是当初书院收养的三百孤儿之一。
    在书院一边学习,一边去机械班勤工俭学,参与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
    当时他才十岁出头,只是跟着打打下手。
    后来选专业,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机械专业,并参与了蒸汽机小型化研究室。
    只是因为材料不过关,小型化进程停滞。
    大部分老师和师兄弟都转去研究别的了,他选择了留下。
    后来就成了工作室的负责人,终于在今天拿出了成果。
    实际上他的天份并不算突出——并不算顶尖天才,还是有一点天份的。
    能取得这个成绩,真就是九十九的汗水和坚持。
    对于陈景恪来说,当初收养的孤儿取得成绩,也让他倍觉开心。
    事实上,陈修远并不是第一个取得成就的孤儿。
    洛下书院每隔一两年,都会收养一批孤儿进行培养。
    目前总人数在四千多人,占大明理科人才库的三成。
    很多重大发现,都有他们参与甚至主导。
    每每想起此事,陈景恪就由衷的感到开心。
    心里不止一次畅想,将来后人编撰科技发展史,不知道会如何看待此事。
    之后他表扬了陈修远和团队其他成员,并许诺会为他们申请民爵。
    众人都兴奋不已,这可是他们科研工作者,最高荣誉啊。
    自从民爵颁布以来,已经有九百余人获得。
    这不是滥发,恰恰相反,因为大明科技进入井喷期,授爵的标准还提高了不少。
    没有重大发现,你都不好意思提民爵的事儿。
    甚至很多成果,因为在应用方面表现欠佳,导致民爵申请被押后。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获得,那是因为成果太多了。
    陈景恪并没有干涉民爵审核的事情,负责此事的一大半都是洛下书院出来的,不用担心会故意卡着不批。
    目前审核机构还处在摸索阶段,标准也没有确定下来。
    只有一些毫无争议,在应用方面表现良好的,才会秒批。
    别的都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给予认证。
    陈景恪也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正因为不知道,他才没有插手。
    万一在他的干涉下,制定出一套有问题的评选标准,那才是真的致命。
    不过尽管他不插手,却依然对民爵评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凡是他主动帮人申报的,全部都是秒批。
    所以,现在他说要帮陈修远等人申报民爵,约等于爵位已经到手了。
    大家自然非常兴奋。
    在表彰过大家之后,陈景恪单独将陈修远叫到办公室:
    “你对蒸汽机的未来,还有什么想法吗?”
    陈修远摇摇头说道:“暂时没有,目前我的计划是继续改良小型蒸汽机的机构,提高功率。”
    陈景恪斟酌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个工作很多人都能做,你做这个有点大材小用了。”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陈修远眼睛一亮,兴奋的道:“有有有,院长您有什么吩咐尽管给我说,我一定好好干。”
    陈景恪反倒是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我也不知道目前的材料,能不能支撑这一项研究。”
    “如果不行,可能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有大的成就了。”
    陈修远毫不犹豫的道:“我不怕,搞科研哪有必然。”
    “正如您所说的,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就算我研究不出成果,也能给后来者留下足够的经验。”
    院长就是神,他的每一个想法,都代表着一样革命性的东西。
    整个理科体系,谁不想从院长嘴里掏出点东西来研究啊。
    现在馅饼砸在自己头上,他怎么可能不同意。
    陈景恪非常满意他的态度,说道:“好,有这个决心和认识,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接着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说白了,他想让陈修远研究内燃机。
    这才是发动机领域的未来。
    之前之所以没有提,是因为水平没到那一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