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将军 > 大唐天将军 第61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唐天将军 第611节

    第322章 大食突围,安西陌刀与河陇陌刀
    “李帅慧眼,小人确实是伏波将军的后代。”
    马璘拱手说道,他以为李瑄是随意一猜。
    众所周知,扶风马氏是马援的后代。
    马氏出扶风,很容易让人猜测。
    马璘已从军数年,可依旧难建新功。
    安西的猛将太多,有的时候,不单单要看能力,普通士兵更要看机会,甚至运气。
    马璘勇力非凡,但他更有韬略,渴望用自己的兵法和计策建功,而非在战场上,寻求那一时的勇敢。
    他听说李帅提拔人材,不论出身,不分贵贱,唯能力和功劳而提拔。
    河西陇右那些天下皆知,被封为大将军的将领,多因李瑄的器重而名动。
    所以,马璘在此战中找到机会,于一次巡逻中,在西面遇到一队同样巡视地形的大食骑兵,由一名大食猛将带队。
    即便大食有上百骑,即便他的队伍心中底气不足,马璘也没有畏惧。
    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只是两个回合,就将其刺下马,麾下大呼跟随,斩杀数十骑,其余大食骑兵,望风而逃。
    而他也终于等到了见李瑄的机会。
    “马革裹尸,是我们将领的归宿。看你眉宇间有一股气势,就知你绝非一般……”
    “我军现在与大食交战,致胜的关键是什么?”
    李瑄说着,准备考验一下马璘。
    他知道马璘的才干,但他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哪怕是提拔。
    历史上,马璘、李晟、浑瑊,皆为异姓王,是中唐最英勇善战的三大名将。
    安史之乱后,大唐还能保全,马璘、李晟、浑瑊,功不可没。
    他要成就大事,必须要将这三位此时还年轻的将领收于囊中。
    这样既能保证以后不会青黄不接,又能捍卫他的谋划。
    “回李帅,战斗至此,我军只要不犯下大忌,已经必胜。大食在进入碎叶水以后,在不明碎叶城的状况下,强攻碎叶城,导致出师受挫;又在我军到达时,不主动出击,已经丢失士气。他们的战马已经没有草料,士卒还要挖草根给战马吃,这样战马越来越瘦弱,士兵越来越没士气。哪怕他们的战马吃粮食,士兵吃肉,最后一搏,也不会再有胜算。”
    马璘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细细思索后,向李瑄回答道。
    “那你认为大食联军会最后一搏吗?”
    李瑄又问马璘。
    “回李帅,大食的主帅一定会最后一搏,自古以来,优柔寡断的将领很多。但没有人会真正坐以待毙。大食还有七八万人,历史上绝境中爆发而以少胜强者比比皆是。”
    马璘笃定道,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说的不错,此时大食联军已经穷途末路,他们会在还有力量的时候,殊死一搏。”
    李瑄点了点头,又问马璘关键:“我大唐联军在东西南北,皆有分布。大食的主将一定会以撤退为主,他是不是会向西撤退?”
    “不一定!西面是龟兹、瀚海等安西、北庭的精锐,大食联军一直派骑兵巡视,除了防备以外,还在试探我军四面的战斗力。他们知晓安西北庭军的强大,不敢轻易突袭西面。北面的葛逻禄来去如风,是纯粹的轻骑,大食联军步兵居多,他们也不敢进攻葛逻禄。小人认为大食联军会将兵马用到南面,去进攻安西诸国联军。”
    马璘向李瑄回答道。
    “依据呢?”
    李瑄饶有兴致地问。
    “李帅您留安西诸国联军在南,并不设精锐骑兵守卫,是故意留下破绽,使大食主将上当。”马璘回答道,点名李瑄的意图。
    “你不但勇猛,还有才干啊!不过大食联军的失败已经注定,我大唐有骑兵十万,不论大食从哪里突围,都会被我军追上,他们注定负隅顽抗。”
    李瑄对马璘的回答很满意。
    即使齐雅德·伊本·萨里知道南面设伏,也会尝试突围。
    因为那是大食联军唯一的机会!
    “李帅英明!”
    百闻不如一见,马璘非常佩服李瑄的统帅和神勇。
    “大食呼罗珊地区的总督,已经多次派遣传令兵进入安西,试图向大食联军传递信件,但皆被我军截获。我本想围点打援,再吸引一些大食军队入安西拯救齐雅德·伊本·萨里,但呼罗珊总督很果决,让齐雅德·伊本·萨里用尽办法撤回葱领西。”
    “大食的东扩会以失败而告终,我们同样隔着葱领与雷山,我大唐想将影响力施加到雷翥海,会不会也铩羽而归?”
    李瑄趁此时机,又向马璘询问军事。
    李瑄与来往粟特商人交流,凡是能沟通两地的道路,都被大唐设伏。
    一只蚊子,都不要想飞入安西。
    大唐的探子已经抓住数以百计的大食传令兵,截获不少信件。
    呼罗珊总督和历史上一样当机立断。
    历史上呼罗珊总督在怛罗斯大胜以后权衡力量,放弃立刻进攻大唐。
    而此时的呼罗珊总督,得知入安西的大食联军,被十万以上骑兵、步兵围堵以后,没有派人去救援。
    因为翻山越岭的救援,会出现更多不可控因素。
    呼罗珊总督只是在俱兰城、阿史不来城一带设重兵接应。
    向齐雅德·伊本·萨里传递尽力突围的信件。
    呼罗珊总督检讨自己犯下兵家大忌,大唐与大食,谁翻山越岭,谁就会丧失巨大优势。
    哪怕他们想向安西运输粮草辎重,很轻易进入大唐的囊中。
    与此同时,呼罗珊总督向哈里发艾布·阿拔斯求援,请求大食其他行省的兵马,能向河中聚集。
    如果齐雅德·伊本·萨里失利,大唐一定会西进河中。
    届时,他们要在河中战胜大唐,重振大食的威名。
    “从兵法上言,大唐若翻山越岭,去河中与大食对决,战败的风险更大。因为大食的中枢靠近西域,能迅速调兵遣将。而我大唐的长安洛阳在万里之外,我们只能动用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力量。”
    马璘了解过大食的地图,大食的呼罗珊地区,紧挨着河中。
    他只论兵法,确实是大食在河中比大唐更有优势。
    也暗示着大唐出兵河中,有可能铩羽而归。
    和苏定方那个时代不同,此时的大食,看中了河中,他们把将河中纳入自己的版图,视为战略。
    大食呼罗珊地区的实力或许有限,但大食二十四个行省,兵强马壮。
    留一部分清剿余孽,留一部分对抗拜占庭帝国,一定可以重调大量兵马。
    此战也会让大食意识到千里行军的不易,大唐如法炮制,他们必然会全力抵抗。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往今来,也有无数战斗,看似是硬仗,但在名将的指挥下,却是摧枯拉朽。我奉圣人之命,大唐一定要收复河中,在雷翥海建立守捉。河中地区对黑衣大食很重要,他们一定会阻拦我军进入。”
    李瑄坚持自己的意见。
    他只有进入河中,长驻河中,才能向李隆基要来更多的绢钱,得到更大的支持。
    用以凝聚军心,彻底使安西、北庭、河中这三个大区域的国家心服他。
    “小人猜测李帅一旦进入河中,会主动出击。但李帅一定要集结安西北庭之力,全力以赴,可令河中诸国策应,征调粮草。再打通千泉古道,将安西的粮食和肉食,源源不断地送入河中。如此将士用心用命,粮草无缺,方可胜算。”
    马璘也听出大唐西进是必然的,有圣人的旨意。
    但马璘相信,李瑄一定不会再犯下大食主将齐雅德·伊本·萨里那样的错误。
    “马璘,你斩杀大食猛将,振奋我军士气,立有大功,今我任命你为于阗军的郎将,待回到龟兹,我会举荐你武职,希望你再接再厉,为国家立下功勋。”
    李瑄听了马璘的一席话后,正式给予马璘提拔。
    他正准备在安西、北庭提拔一些普通士卒、队头为将领,以鼓舞安西、北庭的千军万马。
    马璘立功出现在李瑄的视野中,又深知兵法韬略,正好可以被李瑄立为全军的榜样。
    “属下拜谢李帅,今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马璘内心激动不已,向李瑄拜道。
    李瑄跨过押官、衙将,提拔他为郎将,让马璘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李瑄的信任,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
    “好!我们等待大食突围即可,下次计功的时候,应该还能看到你。”
    李瑄缓缓说道。
    最容易获得麾下效忠的事情,莫过于知遇之恩。
    特别是一个恃才自负的人充满迷茫的时候。
    马璘是出将入相的大才,怎能甘心为一个队头?
    李瑄的召见和提拔,再加上李瑄的天将军之名和魅力,使马璘一直对李瑄忠心耿耿。
    更何况李瑄对马璘的提拔才刚刚开始。
    郎将不过是低级的武官而已。
    ……
    在远方长安上元夜热闹,李隆基于华清宫中看“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时候,齐雅德·伊本·萨里下令大食的军队,整装待发,准备在寒夜中突围。
    大食联军正宰杀牲畜,食用牛羊,饱餐一顿,焕发精神,发誓在这关键时刻,为大军求得生机。
    齐雅德·伊本·萨里知道大唐有众多骑兵,即便夜间突袭,大唐骑兵都可以随时调动。
    所以齐雅德·伊本·萨里令五千大食士卒,率领八千吐火罗诸国,进攻粟特诸国、拔汗那、布哈拉的营寨,吸引大唐注意力。
    虽然这样不道义,但为了大食主力能逃出,必须壮士断腕。
    吐火罗诸国被蒙在鼓里,齐雅德·伊本·萨里告诉他们,呼罗珊总督派遣十万兵马,距离大军只有数十里,现正在进攻西面安西北庭军。
    吐火罗诸国得到此消息,个个惊喜,他们赌对了。
    只要拿下粟特诸国和拔汗那等叛贼,就能得到奖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