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农门团宠小娇娘 > 第492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92章

    “方将军还伤着,不能下地。
    但她还惦记大伙儿,特意让人找了这几筐果子。
    你们别舍不得吃啊,谁都别给,自己赶紧吃了,补身体。”
    很快,众人都分到了果子,蹲在廊檐下,一口咬下去,所有人都认同那个老伤号兄弟的话。
    这果子却是同普通的不一样,好看又好吃。
    “方将军待咱们真是不错,怪不得先前住过伤兵营的兄弟说起来,满口都是感激。”
    “是啊,听说方将军腿骨都支出来了,伤的特别严重,居然还惦记关照咱们呢。”
    梅字号的姑娘们开始忙着发药汤了,听到这话就道。
    “你们没发现这几日伙食也好多了吗?
    方将军先前伤重昏迷,这几日刚醒来就开始打理后勤营了。
    你们每日的饭菜都是方将军定的。”
    兵卒们越发感激,有人顺口问了一句。
    “听说殿下心疼方将军,怕是要同意和谈,不再北上了?”
    梅字号的姑娘们立刻瞪眼,顶了回去。
    “这话不能乱说,传扬出去,京都那边来和谈的,怕是要更算计殿下了。”
    那兵卒也有些后悔,谈判这东西,就算他没经历过,也知道不能让对方摸到底线,否则还怎么讨要更好的条件…
    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近卫军一个普通兵卒能想到,那些眼睫毛都是空的朝臣们,怎么可能想不到。
    百里外的临时营地里,于丞相正同使臣们一起吃饭。
    简单的米粥,配了两样炒菜,很是简单。
    但于丞相没有嫌弃,吃的很香。
    京都时候养尊处优,即便知道外边因为干旱,乱的厉害,百姓受苦受难。
    但很多东西都是停留在字面上,当真亲眼见到,十室九空,插草标自卖,或者易子而食,所有人才知道京都的繁华和平是建立在什么之上。
    就是这会儿,营地外还远远围着几百流民。
    若不是兵卒们手里的长枪雪亮,怕是流民嗅着饭菜想起都能过来抢夺。
    先前还总是嫌弃吃苦的几个官员,这会儿也都沉默很多,碗里吃的不见一个饭粒儿。
    待得碗筷撤下,于丞相拿出地图,指了惠州的位置,说道。
    “这里距离惠州还有一百里,再往前不远,也许就会碰到近卫军的斥候了。
    明日要先派人过去送个消息,否则冒然前去,容易引起冲突。”
    几个官员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两个礼部官员没有吭声,最后还是带队负责护卫的一个将军,说道。
    “丞相大人,末将愿意打头阵。”
    于丞相扫了那几个官员一眼,点了点头。
    “九殿下虽然经历了大难,心性免不得要有些变化。
    但由当年英勇可见,也不会乱杀无辜。
    你只管把帖子送上,然后我们等待他那边来人回信就就好。”
    那将军点头,“丞相放心,九殿下从东州府一路打到惠州,从不扰民,可见行事磊落仁义。
    末将不怕危险,若是近卫军捉了末将过去,末将更好同九殿下说明原委。”
    那两个官员忍不住开口说道,“武将军不可辱没了皇上和朝堂的威名!
    不是有消息说,九殿下因为一个女子受伤,已经在惠州停留半月多了吗?
    如此,他定然不愿继续北上,说不得和谈时候,我们是要占上风!”
    “是啊,武将军这番话,不知道的,怕是还以为你是九殿下的下属呢!”
    武将军不屑的扫了他们一眼,没有回话,只是抱拳同于丞相说道。
    “丞相,末将去巡营了!”
    “去吧。”
    于丞相摆摆手,然后起身去处理京都加急送来的书信。
    两个官员被晾在一边,最后起身,讪讪离开了。
    第六百三十章 低调方家不低调
    东州府这边,虽然今年也遭了灾,但因为多山水,勤劳的百姓们,比之别处,总是多几口吃食,多几分活路。
    河里的鱼虾捞出来晒干,山上的野菜,蘑菇才回来晒一晒,运气好进山还能打回几只兔子山鸡,都能哄哄咕咕叫的肚皮。
    尤其府衙大规模招工,挖河渠水库,劳力足足三千人。
    不但能带出家里一口人吃饭,每月还能带回三十斤粗粮做工钱。
    一家老少混上菜干,多添两瓢水,一人一碗粥,也能对付活命。
    这般,相对别处的民乱,流民处处,这里就算风景独好了。
    特别是金河县,这两年很多人跟着方家种西瓜,赚了银钱,日子就好过。
    银钱顶了粮税,家里粮食就留的多。
    赶上这样的时候,就都是活命的希望。
    有人茶楼里,喝着茶水闲话儿,就忍不住感慨。
    “听说外边可是乱着呢,商队都越来越少了。”
    “是啊,周围几百里,就咱们东州府最安静。
    我岳丈一家三个月前就来投奔了,说外边简直都是人吃人了,可怕啊。”
    “咱们金河县虽然不算什么风水宝地,但还算安稳,已经很不错了。”
    “只要熬过这一年,明年风调雨顺,就缓过来了。”
    “对了,你们听说了吗,方家在买田地呢。”
    一个人突然想起一件新鲜事儿,同众人说道。
    “哪个方家?”
    众人一时没反应过来,惹得说话的人无奈。
    “咱们金河县还有几个方家,当然是梨花坳的方家了。”
    “哦,对,对,一时没想起来。
    方家平日实在太低调了,你不说,真是都快忘了方家了。”
    有人接了一句,又道。
    “我倒是不知道方家买地,只听说开杂货铺的那个王家完蛋了。
    就是方二爷的岳丈一家,同我家就隔了三个院子。
    先前,方家人好像去府城那边了,因为事情耽搁,晚回来几日,也没什么音讯。
    王老大以为能占什么便宜呢,听说跑去梨花坳可是没少吵闹。
    结果方家人回来,他就蔫了。
    方二爷说了,以后方家的梨花蜜和秋梨膏都不给王家拿货了。”
    “还有这事儿呢,可真是没听说。”
    “那王老大平日因为有方家这个姻亲,在街上恨不得横着走。
    见人就说他是县衙后院的座上客,如今可是牛皮吹破了。”
    “那就是个蠢货,这么好的姻亲,生生让他给毁了。”
    “不过,方家怎么突然要买地了呢,难道明年要多种西瓜?”
    “不知道,也许是觉得粮食重要,要多买地多存粮吧。”
    “我觉得不像,前几日方家还给城外的庙里送了一车粮食呢。这也不像缺粮的样子啊!”
    不论县城众人如何羡慕议论,梨花坳里都是忙碌,又井然有序。
    方老二正带人改建第三进院子,除了两间屋子,其余都改成了通风防潮的库房。
    甚至院子里,还有挖两个地窖。
    库房里当然是放粮食,棉花布匹和药材之类,地窖里则是储存菜蔬和果子、鸡蛋。
    吃一堑长一智,不能把所有好东西都放在空间了。
    但这时候已经搭了十一月的边儿,天寒地冻,要施工动土可是不容易。
    幸好方家干活儿人手多,倒是不用犯愁。
    先前家里半个月没有主子,杨老爷子带着众人,巡逻庄园,护着七斤八斤,保证了庄园没受一点儿损失。
    而且老老少少几十口子,没一个起了别样心思。
    这份忠心,是方家几年来善待他们的结果,也是这些人品行可靠的证明。
    所以,这次动土,方老二没在村里找一个人。
    就是大壮和强子都没告诉,只交给杨老爷子等人。
    大伙儿一年十二个月,差不多要闲十个月。
    除了巡逻护卫,没有任何活计。
    早就闲的身子骨生锈了,突然有些营生还很高兴。
    方老二又喊了哪吒帮忙,送了两个半神族出来。
    实在有出力的大活儿,就有他们扛起来。
    不必说,这两个半神族的力气,让杨老爷子等人很是佩服,又羡慕。
    但吃饭时候,这两人的胃口,也让所有人变了脸色。
    幸好主家就请了两个回来,若是请三五十个,怕是家里的粮食就要被一顿吃光了…
    千里之外的渔村,山离等三个小子眼见太阳落山,都是坐在院子里一动不动。
    三人已经好几日没有好好吃饭了,瘦了不少。
    山离开口想说话,扯动了嘴角的火泡,疼得嘶了一声,但还是说道。
    “不成,还是要回去看看。
    神主已经这么久没来了,早就过了取海鲜的日子。”
    “是啊,先前那几批货放不住,已经卖了。
    这次再不能送回家里去,怕是又不成了。”
    “山离哥,你留下坐镇,我回去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