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综合其它 > [历史同人]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第131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1章

    扶苏却毫不在意地晃了晃脑袋:“没关系啊,这有什么的。”
    他?是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委屈啊。棉花不是他?种的,也不是他?弹的、织的。占了个历史挂的便宜认出来了而已。
    “还觉得王介甫奇怪呢。”仁宗定定瞧了小豆丁许久,忽然?释然?地笑了:“你不和他?也是一个想法么?”
    扶苏:“呃?”
    他?刚想说“那不一样,人家是真名士我只是历史挂”,仔细想了想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还真是。”扶苏一本正经地说:“可能是因为思想觉悟高的人,想法都差不多吧。”
    -
    次日,紫宸殿。
    朝上最近风平浪静,宇内既无突发灾厄,边关亦万事太平。清平盛世气象,言官就成?了跳得最高的人。
    仁宗今日惯例性问过国事,得到?了“无本启奏”的回答之后,御史台和谏官那一片就隐隐骚动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在决定该由谁登台唱戏。仁宗却懒得理他?们之间的眉眼官司:“众卿家无事,朕却有事。”
    “朕今日偶得一文集,甚悦之。诸位不妨一同品鉴一番?”
    “微臣斗胆问官家,可是赵小三元领国子?监、太学学子?共集的?”
    仁宗颔首:“正是。”
    紫宸殿内俱是一片哗然?。又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赵小三元到?底给官家灌什么迷魂汤了?特殊待遇和破格任用就算了,连他?出本书都要亲自站台?还是在早朝的严肃场合。
    除了富弼、欧阳修两?个知情人外,就连其余的新政派官员,有的都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虽然?知道三元郎是他?们一系的人,但这,是不是太过了?
    台谏那边更是像打了鸡血般,铆足了劲要酣畅淋漓地再谏一场。
    “多说无益,这文集朕为何中意,你们看了就知道了。”仁宗在大家愕然?的眼神中,命令内侍分?发起?了文集,保证大殿上人手一本:“诸卿请看吧。”
    “……”
    无论?是单纯好奇的,还是看赵三元不顺眼的都埋头看了起?来。大殿中一时只?有哗哗的声响。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猛地抬头,比发觉官家偏重三元时的神情不知惊愕了多少倍,近乎震撼了:“官家,这文集中所写之物是真的么?”
    官家故意装不懂:“爱卿说的是?”
    “自然?是这白如柳絮,轻似浮萍,织成?衣物却能让人寒冬中也能暖如春日的棉花啊!官家,莫非它?果真在我大宋降世了?”
    发问者不觉有异,大声的回答响彻了整个紫宸殿,让看透官家心思之人暗自觉得好笑。看扶苏不顺眼的人脸上一片铁青。
    官家背着手,面色沉静,实?则心底的雀跃已经快突破表情管理:“若不然?,爱卿以为朕封赵三元为劝农使?,又是为何呀?”
    “不过,”他?掂了一掂手里的文集,好笑道:“新科进士们还未回朝选官,此子?却提前开始履职、为朕分?忧,连朕亦未能想到?啊。”
    大殿之中一片沉默。
    他?们站在早朝上,却只?能听见?官家当面夸另一位官员“为他?分?忧”,那我们又算什么呢?每个人心中都别有一番滋味。
    但官家却恍然?不觉,他?今天有了底气,就是要当儿?子?吹,给肃儿?和他?自己扬眉吐气的。
    他?又点了富弼的大名:“富卿,你来说?”
    富弼:……?
    我?我要说什么?
    首先肯定不是掀开真身的话。他?略略迟疑了一下:“微臣、微臣在点定状元之时,赵小状元殿试所写的文章之上,便提到?了此物。只?是臣那时不知‘棉花’为何,还以为只?是个致君尧舜、济世安民的构想而已。”
    官家再度颔首。
    百官也再度哗然?。
    这话什么意思?
    连堂堂宰相都不知道其存在的棉花,赵小三元在做官之前就有耳闻,还敢写在试卷上?难道说,连棉花的发明都和他?有关?那这状元封的,封的……
    反对者们心里暗暗地骂娘:可恶,如果赵小三元真有如此功绩,那就是裨益天下之事,封个侯三代不降等都是够的。区区一个状元的头衔,还有那些特殊待遇都轻了!官家,你为什么不能早说啊?早说我们还会受人所托主动针对他?吗?
    仁宗看着面色惊疑,交头接耳的众臣子?,心里像乐开了花、淌了蜜似的:让你们说朕优待肃儿?过度,暗示朕是昏君?真相曝光,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还有什么角度能攻讦他??
    不是,你们好像搞错了重点吧。
    司马光在心里吐槽道。
    他?是台谏少数没有跟风攻讦扶苏的人——攻讦得最猛的的那些背后有人暗中鼓动,各有自己的魍魉心思,否则谁会主动得罪一个看起?来就官途无限的明日之星?
    既然?这样,又何必多他?一个呢?此刻,在台谏的懊丧和官家的春风得意之间,也属他?最冷静。
    “不知那棉花是何模样?是否有文章中所说的一般夸张,还是文人笔法言过其实??官家,我等可否将之过眼一二??”
    “哦。这个呀。”官家笑眯眯的,看上去?心情好极了:“当然?了,此前有司早已制好了一批棉衣,今日赶巧,朕便做主赠与?诸卿一观吧。”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因棉衣紧张,御史台与?谏院的爱卿,抱歉了。”
    嘴上说是棉衣数量有限,背后的原因谁还不知道啊?不就是台谏两?处此前曾是攻讦赵小三元的主力军吗?
    众臣:“……”
    不是,官家你也太小心眼了。
    御史台&谏院:“……”
    好好好,我们错了还不行吗?
    司马光:“……”
    不是,官家,我没参与?,我是无辜的啊!
    另一边的扶苏正埋头苦写,突然?感觉鼻子?发痒,连着“阿嚏”了好几下。他?揉了揉发红的鼻子?:“怎么回事?有谁在惦记我吗?”
    -----------------------
    作者有话说:明天休息一天给手放个假[让我康康]宝宝们不要弃文啊求你们了(做法)(画圈)
    对了,也祝宝宝们建军节快乐[烟花]
    第95章
    “谁在惦记我?”
    扶苏揉完鼻子后, 眉头就皱起来。他立刻想到了朝堂之上。天啊,能让他连打那么多喷嚏,官家到底多少说了什么, 给他拉了多少仇恨啊?
    一想到自己以后还要上朝, 亲自面?对那些看他不顺眼的人,扶苏就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
    这可不行。
    扶苏心想, 虽说他上朝不是为了交朋友的, 但更不是冲着树敌来的呀。得?想个办法,不然以后他想出什么辙来, 都会?迎面?碰到铺天盖地的阻力。政令出不了三?步之外, 那还了得??
    该怎么办才?好呢?
    “我看,是你得?罪了古人, 他们把你给念叨了吧!”突如其来的话语打断了扶苏的思绪。转头一看, 苏轼的头已经凑到他的纸笔前面?:“要是我在天有灵,知道你写的那些, 不得?气得?从坟头直坐起来。”
    那冯梦龙把你泥塑成?苏小妹,也没见你把他怎么样呀。扶苏在心里悄声回击。
    不过嘛……
    他看看自己面?前的文章, 有点怀疑地问了一圈周遭之人:“我写的真的很过分么?”
    张载:“嗯。”
    范纯仁:“嗯!”
    扶苏:“……”
    “看吧看吧, 我就说。”苏轼煞有介事地点头:“还是说, 你本就不喜诸葛丞相?”
    “我哪有!”扶苏立刻辩白道:“我很崇拜丞相的好吗?”
    有霍光、王莽、曹操的事迹在前,汉室权臣已然是个烫手山芋的地位。但诸葛亮为了他的理想,还是一肩挑起了复兴汉室之任。更神?奇的是, 他甚至打破了皇帝与权臣互不信任的沉默螺旋, 既不篡位也没被天子清算全家, 清清白白地“出师未捷身先死”。
    再一联想到从自己自戕后,被猜忌后无一幸终的倒霉太子们,扶苏简直想扶额叹息。他还真是开了个坏头啊。
    “那你缘何把他写得?……好似个妖道呢?”
    “那还不是因为人民群众喜欢么?”
    作为野史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扶苏对这个问题太有发言权了:“不然,你们谁写个差不多的故事,和我比比看谁更受欢迎?”
    苏轼看上去跃跃欲试的模样,但最终还是偃旗息鼓了:“那还是算了吧。要是我爹发现我又?胡编乱造典故,他肯定?要打我的。”
    “不过,你这个真的能受欢迎吗?”
    扶苏:“哼。”
    “不信的话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另外三?人表示自己很感兴趣,紧随在扶苏的身后。说实话,他们读书虽然多,却对市井俚俗知之甚少。难道瓦舍勾栏之间流行的都如赵小状元一般所写?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