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 文豪1978 第81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文豪1978 第818节

    家里来的客人是人艺的院长刘锦云,人艺的几任院长都是一线的编剧、演员出身,极其重视剧本创作。
    这些年话剧行业不复当年盛景,很是落寞。
    人艺身为国内话剧界的扛把子,倒不愁开戏,愁的是剧本、愁的是人才。
    人艺不缺剧本,但缺少好剧本。
    人艺也不缺人才,但人才现在都在向影视行业流。
    而这两个问题说到底是都是钱闹的,人艺每年都有上面拨款,不过数目并不大,更多的还是靠演出收益。
    这些年物价飞涨,人艺的票价也跟着涨了不少。
    可剧场演出,收益终究是有限的。
    在人艺演话剧,每个月工资加补助,也就几百块钱。
    写剧本的更惨,一部剧本磨大半年,甚至是一两年,稿费就一两千块钱,以后演出分成每年也就两三百块钱。
    人艺的演员、编剧,在文艺界那都是数得着的精英。
    演员到外面演个电视剧的配角随随便便就是几千块钱到手,编剧去写电视剧剧本,一集也有几百块。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这些文艺工作者安贫乐道,是不现实的。
    好在人艺的名望够大,院里的职工多是出去兼职赚个外快,少有真正离开剧院的。
    刘锦云去年才上任,迫切希望改变人艺当前的窘境,
    钱的事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因此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挖掘好剧本上。
    有了好剧本,演员才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排练和演出中,票房才能卖得好,
    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人艺的发展才是长久有利的。
    当年林朝阳在话剧领域牛刀小试,结果《天下第一楼》在人艺一演就是快16
    年,演出场次直逼《茶馆》。
    每逢公演必定爆满,甚至还有人兜售黄牛票,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赶上这次为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演出,刘锦云心中便兴到了请林朝阳出山,写出话剧的心思。
    林朝阳在大众之中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小说家,可刘锦云是编剧出身,深知林朝阳在戏剧创作领域的实力。
    人家当年玩票写出了《天下第一楼》,虽然后来没有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下去,可之后参与的一些电影剧本创作,哪个不是叫好文叫座,堪称经典。
    因而刘锦云对于林朝阳的实力有看绝对的信心,相信只要他肯出手,一定会让人艺的剧目再次轰动京城。
    他知道到了林朝阳现在的段位,名、利都不缺,必须得动之以情。
    今天跑到小六部口胡同,一诉苦就是两个多小时,总结起来就俩字一一卖惨。
    「话剧行当不景气,大家确实都不容易。」
    「可不是嘛,您能理解我们就好。这些年啊,我们人艺最头疼的就是剧本。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可现在的情况是影视行业虹吸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年富力强的同志,
    人家得养家糊口啊,我们也不能硬拦着不让人家发财。
    老同志们高风亮节,还在坚守,可毕竟年纪大了,创作精力大幅下降,很难出好本子。
    新人倒是也有,可都是小年轻,撑不起来场面啊。」
    刘锦云满脸愁苦,仿佛人艺下顿饭就揭不开锅了。
    「当年能碰上《天下第一楼》,实在是我们人艺的运气,这部话剧可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人艺观众评价最好的剧目了。
    即便是放在我们人艺的历史当中来看,也是数得着的经典。」
    面对着刘锦云略显肉麻的恭维,林朝阳连连谦虚了两句。
    这个时候刘锦云见铺垫的差不多了,终于开口说道:「我这次来,就是厚着脸皮想跟您约个稿,为我们人艺写个剧本,给我们壮壮声势!」
    「唔—」
    听着刘锦云的话,林朝阳面露沉吟,这个要求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见他似乎有所犹豫,刘锦云心头一紧,还以为林朝阳是不愿接受邀请。
    他也知道人艺来请林朝阳写剧本,确实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回馈,说是空口套白狼也不为过,人家能不能答应,完全是看个人情怀。
    就在刘锦云内心志芯之际,林朝阳开了口。
    「写个剧本倒是没问题。」
    听到这话,刘锦云如释重负,脸上不由自主的流露出笑容。
    「那可太好了!朝阳同志,我代表我们全院的同志向您表示感谢。」
    林朝阳拦住他过于热情的感谢,他之所以答应刘锦云,一是上回在燕大的演出人艺确实没少费力气,林朝阳这人向来是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
    二是他的新书距离动笔可能还要一段时间,玩玩票写个剧本就当是保持创作手感了。
    他又问刘锦云:「在内容方面,你们人艺有什么要求吗?」
    刘锦云立马摇头,「没有没有,您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我们完全配合。」
    林朝阳思付片刻,以商量的口吻问道:「我以前写过一部小说叫《父亲》,
    不知道刘院长看过没有?」
    「看过,那部小说感人至深啊。您的意思是把《父亲》这部小说改编成话剧?」
    林朝阳点了点头,「《父亲》故事发生在几个交叠的固定空间内,故事结构很适合改编成话剧。」
    刘锦云回想着小说的情节内容,《父亲》的结构和情节设定跟话剧舞台确实高度匹配。
    他唯一遗憾的是,林朝阳不是新创作一部话剧,如果是新创作的话剧,轰动效应可能会更大一些。
    但随即刘锦云又放平了心态,能请动林朝阳出面做这样一出改编剧目已经足够让人艺大大的出一把风头了。
    想到这里,他再三向林朝阳表示感谢,然后又谈论了些细节问题。
    两人说好,由林朝阳先列出剧本的提纲,然后经由人艺艺委会审核,待通过之后就开始剧本的具体创作。
    最后说起稿费,刘锦云面露难色,他倒不是想白嫌,而是知道林朝阳不差钱,人艺的稿酬标准在人家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呵呵,稿费就算了。我看不如这样,以后你们人艺要是有新剧目公演,就给我送两张票来,就当因是稿费了。」
    亏看林朝阳的方案,刘锦云心存感激,知道林朝阳这是给他台阶下。
    「谢谢朝阳欠志的体谅。」
    送走了刘锦云,林朝阳冲等了好一段时间的陶希武招了招手。
    「找我有事?」
    「没什么大事。我们那片子筹备的差不多了,这两天演员都找好了,来请您过过目。」
    林朝阳扫了一眼演员为单,陶希武因的很细心,为单上还有用个演员的简历和照片,厚厚的一。
    「这种事你们自己因主就行了。」
    见林朝阳真是不想管剧组的事,陶希武便收起了演员为单。
    林朝阳见他儿了吧唧的,问:「怎么着?第一回当导演,累坏了吧?」
    陶希武张了张嘴,犹豫片刻,互问道:「大丝父,你是不是早知道他们会让我当导演?」
    林朝阳眼中带笑,「我可看不透人心,不过你那两个欠学还是有些小聪么的。怎么着?弓着什么流言了?」
    「看来您早就预料到了。流言还用说嘛,肯定有的。我确实没想过要当导演,现在这么一弄,我像是仗势欺人一样。
    1
    林朝阳不用想也知道是些什么流言,看起来这些流言对陶希武的影响还不小「闲话终日有,不亏自然无。」
    陶希武年轻气盛,他那种矛盾的心态自然不可能你为这一句话而有所改变,
    有些事只有经历过后互会么白,林朝阳也没打算多劝他。
    「这些没用的事就先别想了,因好眼前的事,把一切交给时间。」
    陶希武点了点头,快快不乐的离开了小六部口胡欠。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朝阳白天看书查资料,为新书因准备,晚上写剧本,隔三差五的跑一趟人艺。
    一晃一个多月过去,林朝阳将《父亲》的改编剧本送到了人艺。
    人艺的剧本都得通过艺委会的审核,这个人艺内部的机构是由老导演、老编剧、老演员所组成的,各个资历深厚。
    剧本送到人艺一周多时间,林朝阳接到刘锦云的电话,说邀请他开个会。
    来到人艺二楼的会议室,林朝阳一进门就被一群老艺术家热切的目光包围住《父亲》是林朝阳的「生老病死」四部曲之一,在他的作品序列中,影响力同对要排在前列。
    当年小说最开始出版时,曾你为晦涩难懂而饱受争议,但口碑很快就迎来了逆转。
    凭借着精巧的结构和催泪的故事,收获了无数读者的眼泪和好评,在两岸三地都掀起了一股阅读狂潮。
    评论界对于这部小说更是赞誉有加,称其为1990年独一无二的作品。
    现在小说由林朝阳这位原著作者改变为话剧剧本,二三十万字的内容浓缩成为不到四万字的剧本当中,删去了许多细枝末阁,却没有丝毫影响剧本的水准,
    情感浓度反而你为这种浓缩变得更厚重了。
    人艺的诸多老演员、老编剧、老导演在看剧本的过程中数度潜然泪下,许多人看到最后更是泣不成声。
    最后艺委会全票通过了《父亲》剧本,今天刘锦云把林朝阳请过来开会,不是为了剧本的事,而是要研究剧组的组建。
    刘锦云费了惨牛二虎之力请来林朝阳为人艺写剧本,现在剧本出炉,获得了院里老人志们的一致好评。
    这出仆将是人艺1997年的重中之重,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来不得半点马虎。
    「咱们人艺好些年没闹出这么大动静了,这次咱们要给暮京芹的老百姓放个大卫星!」
    感受着刘锦云语气中的跨曙满志,在场的老人志们也被激发出几分意气。
    蓝田野当场表态,「我愿意为院里分忧,老安这个仆份最吃重,就让我辛苦一点吧。」
    此话一出,引来一众人的唾弃。
    「呸!你可真好意思,还‘你辛苦一点’,用得着你辛苦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