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天官纨绔 > 第194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4章

    可惜他们不敢再往前,前面能够明显感受到军事战备的气息。
    两人无奈只能跟随向导返回梁州,再回去神都,告知赵淩失踪的信息。
    陛下震怒!
    “塔尔罕!”
    第116章
    顾潥震怒, 完全看不出他在调兵遣将的同时,手上就捏着窦荣寄回来报平安的信。
    信上盖着赵淩的官印。
    等他让朝廷加紧筹备“寻找钦差计划”后,把赵骅留了下来。
    其他朝臣完全能理解。
    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个状元儿子, 儿子又那么能干, 结果才一年不到人就到了塔尔罕, 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能不能活着回来。
    赵四郎大家也算是从小看着长大的, 就那一副看着就娇气的样子,还不知道要受多大罪。
    瞧瞧窦家的窦桓, 那么一个少年将军都只能从战场上捡回一条命,何况赵四郎?
    赵骅现在的心情恨不得直接出使塔尔罕找儿子, 没想到等同僚走后,陛下给了他一封信。
    上面的笔迹不是赵淩的, 但他也熟悉,是窦荣的, 简单说明了一下赵淩的情况, 且人已经在铁脊关,非常安全,连人带狗带鸟都没有受伤,并且盖了赵淩的私印。
    赵骅:“……”
    顾潥见他看完信, 说道:“放心吧, 水灵没事。是朕不好,不该让他去什么硝石矿。”
    赵骅能说“对,都是你的错”吗?
    不能。
    他只能说道:“我儿身为臣子, 身为陛下的学生,为陛下分忧是分内之事。交给他的事情没好好完成,还让陛下忧心, 是他的不是。等他回来之后,臣一定严加管束。”
    乱跑什么?!
    以后出门只能骑大毛!
    顾潥感觉赵骅说的话里有情绪,又说不出什么不对来,只能说道:“这件事情先别透露,你们自家人知道就好。”
    “是。”
    赵骅得了准信,面上不敢显出来,心里面算是踏实了。
    只是连着几天,他的脸上还是没个笑模样,别人只以为他忧虑生死未卜的儿子,他自己知道是在担心赵淩这一路是怎么从梁州到凉州的。
    这可不是简单迷个路,随便溜达过去就行的。
    什么野兽、塔尔罕都不提,单纯在野外生存一个多月都没法想象。
    赵淩以前就跟兄弟几个在田间地头扎帐篷钓鱼烧烤过而已,有个毛线的野外生存经验?
    赵骅如此,赵家其他人也是如此。
    好在赵淩自己亲手写的家书很快就寄了回来,里面的内容就很详细了,关于自己怎么和队伍失散,又是怎么到的凉州只是一笔带过,重点讲了自己怎么俘虏了一百多匹战马,多么多么厉害。信件末尾又让准备多少人和东西,清单比家书还长。
    赵家人看得那叫一个胆战心惊。
    什么叫战马?
    跟着人打仗的马才叫战马。
    别说是一百多匹战马,就是一百多匹野马,那也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赵淩带了一百多匹战马到凉州,那战马上的人呢?
    别看平时赵淩在家里上蹿下跳跟个猴儿似的,可家里闹着玩和真刀真枪跟人拼杀能一样吗?
    跟赵淩的信一起到的,还有终于从梁州赶回来的常威和赵小波。
    两人出门一趟把赵淩弄丢了,一路紧赶慢赶,吃不好睡不好,到家的时候人都快瘦脱了相。
    赵王氏一看,又是好气又是心疼,把赵淩现在安全跟他们说了,请了大夫来给他们看,让他们好生养着。
    赵家一直有言官盯着,见了常威和赵小波的样子,虽说没抓到赵家的把柄,但一看就知道赵淩丢了的事情假不了。
    过了两天,赵家派了一支队伍,带了许多人和东西,跟着葛家商队往凉州去,更是坐实了这件事。
    可是陛下都要通过打仗来要人,赵家的这几个人去了凉州又有什么用?
    去了吃赵淩做的油炸臭豆腐。
    常娘子面前一碗酸辣汤,一碟臭豆腐,吃得额头冒汗。
    来福等人也是一样。
    还来不及问什么,就被赵淩打发了去洗漱。
    葛家商队这次长途跋涉带来的商品,最重要的还是一堆琉璃窗和许多蔬菜苗。
    赵淩写回家的家书现在只能借由窦荣的名义,通过皇帝转交。
    他当然不会浪费这一手,家书里要东西要人,给皇帝的信里一样要很多东西要很多人。
    这不,随行的工部匠人一到,就看到了新造好的琉璃作坊,几乎无缝开工。
    另外一些熟手再都尉府里搭建了一个小琉璃宫。
    都尉府内的高大且晶莹剔透的琉璃宫让所有人惊叹,然后跟随着葛家商队一路装过来的诸多菜苗被被赵淩移栽了进去。
    关城是纯军事化建筑,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从事民生生产的单位,所有物资都需要从周边调运。
    赵淩缓了两天就开始对饮食和生活各方面挑剔起来,尤其是玉米。
    他走失的这一个多月,天天吃玉米,到了铁脊关,发现这里的主食还是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玉米占比更大。
    葛家商队这次给赵淩带来的,还有许多大米和糯米,当然还有赵淩平时喜欢吃的用的东西。
    现在朝廷既然借赵淩走失的借口发兵塔尔罕,那么在仗打完之前,赵淩就不能回去。
    常禾跟在赵淩身边打下手,看着一群铁脊关的参军等人,小声询问:“四郎,你这样,是不是不太好?”越俎代庖了啊。
    赵淩白了他一眼:“我又不会夺权,给他们白干活,还不高兴?”
    一座关城刚刚建立,各种事情千头万绪,他本来只打算整点蔬菜,谁能想到里头不仅仅是民生物资的供给有问题,军事方面的物资也是一堆问题。
    他跟着太后学习那么多年,真要让他打仗不行,但是后勤这一块算专业。
    作为御书房石狮子,他对什么物资在哪里,需要找什么人一清二楚。
    接手了这方面的工作,忙了半个月,总算是把事情都捋清楚了。
    剩下的事情交给那些拿俸禄的干,才刚算是有时间给自己改善生活。
    今天实验琉璃宫内的加热设施,外面太阳还充足,没一会儿里面就温暖如春。
    几名官员看到赵淩吃完点心,纷纷上前来,询问手头搞不明白的事情。
    赵淩三言两语指点完,就指导一群老兵去种菜。
    这些老兵是他从镇国公府要来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退伍之后依旧滞留在凉州,靠着退伍的那点补助过日子。
    几名军中的文职官员哪怕已经习惯了赵淩什么都懂,但看着他连种菜都头头是道,也不由得震惊。
    “赵郎中怎么什么都懂?”
    赵淩无语:“怎么可能?我不懂的东西多了去了。”很多东西他都是提出一个大概的方案,具体完善肯定由专业人士来。
    像是琉璃作坊,那也是原本就有现成的作坊、现成的匠人,他顶多就是改进了工艺,底下一群匠人配合着才能完成。
    在铁脊关造一个琉璃作坊,是本地就有现成的原材料。
    而且有了神都成熟的琉璃作坊,在这里重新造一个,也就是复制粘贴。
    建造小琉璃宫的匠人也是宫中已经盖了好几个的熟手。
    凉州有好几个露天煤矿,采暖便宜,有条件在冬天搞点大棚蔬菜。
    官员们还是觉得赵淩什么都懂,背地里赞叹:“赵郎中真乃文曲星下凡。”
    窦荣带着自己约莫千人的亲卫营出去就给塔尔罕“削皮”大半个月,回来发现整个铁脊关都大变样了。
    离家前还苦哈哈瘦巴巴的赵水灵,这会儿肉都长了回来,吃着嫩嫩的菜苗煮的鸡汤面。
    他伸手就把他盘子里的一块馅饼拿起来咬了一口:“韭菜盒子~”
    赵淩看他回来,赶紧吩咐人去给他准备吃的和洗澡水:“成果怎么样?”
    赵淩吃的韭菜盒子小小一个,窦荣两口就吃完一个,又把手伸向另外一个:“杀了三千多。你上次带回来的信是其中一个部落过来集结的线路,信件丢失后,他们改了线路,好巧不巧被我们堵上,直接收了。”
    窦荣说得简单,其实哪有那么巧的事情。
    草原那么大,想要堵住一支军队,得熟知部落的位置、行进的速度、沿途补给等各种情况。
    草原地形也不太容易埋伏。
    哪怕窦荣的亲卫营兵强马壮,也不可能单方面吊打,其中经历过的凶险不知道多少。
    窦荣两个韭菜盒子吃完,小厮端了一盘韭菜盒子上来,看得出不是现做的,个头大,里面不是韭菜鸡蛋,而是韭菜粉丝馅儿。
    窦荣这才在另外一个小厮端过来的热水盆里洗了手脸,这回知道拿筷子了。
    赵淩看他一盘韭菜盒子吃完,又吃了一碗热汤面,才问他:“伤亡多少?”
    “伤了三个,都是小伤。没有死亡。”窦荣说着战绩,忍不住笑出一口大白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